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五章 审察病机 >> 素问·至真要大论 >>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案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案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3:25:48
核心提示:.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瞀,即昏冒,表现为头昏甚至短时间的神智丧失;瘛,即瘛疯、抽搐。若病人有热象,而见突然昏冒不知人,肢体抽搐者,其证常与火热内扰有关。

  [临证应用]

  举验1 李某,男,2岁半,1991年元月9日诊。一年来出现突然失神,目光呆滞,低头,伸臂僵直,5~10秒钟后眼神灵动,微笑之后一切恢复如初,每天发作2~3次。大便调,小便混浊,指纹紫,前额因低头触物而有血肿。某儿童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均诊断为“小儿痉挛症”。

  此为心肝二经火热之证。治以凉肝止痉、养血安神,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粉0.25克(分冲)    钩藤6克

  滁菊花5克     丹参8克    生地黄8克

  霜桑叶5克     当归6克    炒栀子6克

  赤白芍各5克   远志6克    菖蒲8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温三次服,六剂。

  元月16日二诊:药后三天发病开始减少,近两天只有一次发作。

  再予上方六剂,服法同前。

  元月23日三诊:本周未发病,小溲仍较混浊,别无异常。再以前方加减。   

  羚羊角粉0.25克(冲)     滁菊花5克    霜桑叶6克  

  钩藤8克       生地黄6克     全当归6克    萆薢5克      

  石菖蒲10克  炒栀子5克

  五剂,隔日一剂。病愈。

  举验2   李某,女,1岁8个月,1989年11月27日初诊。数月来,每天抽搐3~4次,于睡眠前发生,两手臂呈抱搂状,数秒钟即止。双下肢在清醒时亦常有内翻现象。大便偏干,舌苔中根部腻。

  证属痰热内阻,肝经火盛,治以化痰热,清肝火。

  羚羊角粉0.3克(冲服)      炒栀子5克

  石菖蒲6克     草果5克     厚朴4克

  清半夏4克     槟榔4克     黄芩6克

  赤芍药6克     知母5克     炙甘草3克

  四剂,每日一剂,水煎温服。

  12月4日再诊:患儿服上方后睡眠前仅有一次抽搐。现感冒发热,体温38.9℃。

  桑皮叶各5克    连翘6克    菊花4克

  金银花6克      竹叶3克    荆芥4克

  牛蒡子4克      钩藤5克    芦根8克

  羚羊角粉0.25克(冲服)

  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感冒痊愈,抽搐亦未再发。

  [发 挥」

  火热过盛,内扰心神,因而可致昏冒不知人,是为“瞀”;火热灼津,筋失濡养,则发抽搐之类症状,而为“瘛”。不过,昏冒与瘛疯在虚证中亦可见到,如小儿慢脾风,或气虚之人坐卧时突然起立亦可须臾昏冒。因此,经文特于“瞀瘛”之前冠以“热”字,以示与虚寒之证有别。羚羊钩藤汤为凉肝息风、增液止痉之良方,是以用之而效。因病涉心神,故配以远志、菖蒲。

       后例舌苔腻、大便干,是有痰热之象,因而用半夏、厚朴、槟榔之类,清除痰浊,通畅肠胃,使邪有路。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